当舞剧《天工开物》在世界舞台精彩出圈,引发广泛关注后,我们不禁思考:究竟什么是天工开物文化?为解答学生疑问,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袁莎莎、周婉青带领学生走进我校“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分宜县麻博物馆,开展了两堂别开生面的“场馆里的思政课”。

在麻博物馆内,袁莎莎老师将麻纺织的历史脉络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相结合,深入剖析其中体现的“民生思想”,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长河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她的讲解下,学生对思政课中的相关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主动探索的热情也被充分激发。
与此同时,周婉青老师则从另一个角度展开教学。她引导学生穿梭于陈列着的众多与麻纺织文化紧密相关的展品之间。从麻的种植、加工到成品制作的全过程清晰可见,古代科学技术的智慧也得以直观展现。她详细讲解着展品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让学生们看到麻的发展历史与人和自然关系的紧密联系,从而理解这一过程如何彰显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巨大作用。


这样“场馆里的思政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将生动的历史转化为鲜活的案例。当学生走出传统教室,走进充满历史底蕴的麻博物馆,来到沉浸式课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深入学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感悟到了真理的力量和思想的伟力。


这样“场馆里的思政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将生动的历史转化为鲜活的案例。当学生走出传统教室,走进充满历史底蕴的麻博物馆,来到沉浸式课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深入学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感悟到了真理的力量和思想的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