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新学期课程建设,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研室在党员活动室召开了新学期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集体备课会。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张友生莅临观摩并给予指导。会议由教研室负责人袁莎莎主持。

备课会上,袁莎莎就本学期思政课的课程安排做了部署,详细阐述了集体备课的总要求,要求教师们按照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备课过程中要精准讲清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学生的专业实际以及地方特色,以问题式专题化形式开展教学。集体备课采用15分钟说课的形式,说课结束后,教师们互相点评,通过深入探讨,在会后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集体备课中,各位主讲教师按照既定计划,认真完成每个专题的说课。现场气氛热烈,点评探讨环节尤为激烈。教师们围绕教学难点和痛点展开深入交流,互相解疑答惑,共同寻求最佳教学方案。通过这一过程,每位教师对上好思政课的信心倍增,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备课期间,张友生书记走进教研室,认真观摩了备课过程,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他指出,精准把握学情是备课的关键前提,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精准把握他们的认知水平与需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为有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小见大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方法,思政课应从学生可感、可知、可学、可做的“小切口”入手,讲好“大主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升教学实效性。同时,思政课的重要功能是解疑释惑,备课教师应将教材内容提炼为与学生实际相关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此外,广泛学习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的必要途径,思政课教师要广泛学习,从多维度分析问题,拓宽教学视野,以此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成功召开,让教师们清晰地梳理了教学脉络,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内容,更新了教学方法,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在张友生书记的指导下,教师们将更加深入地研究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