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新闻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赣西新闻

我校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二)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在北京胜利召开。我校师生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关注两会盛况,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畅谈感想体会。


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书记 邹志远

2025年全国两会为新时代新征程擘画了宏伟蓝图。作为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书记,我深刻领悟两会精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管理学科指明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两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两会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基层党组织需以党建为抓手,凝聚师生共识。一是通过专题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解读两会精神;二是将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激励党员教师发挥模范作用;三是关注师生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获得感和归属感。

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重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支持青年教师提升学历;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民生”是两会主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生为本”,拓宽就业渠道,完善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问题掉队”。同时,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公益,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全国两会精神是奋进新征程的行动纲领。经济管理学院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培养时代新人、服务国家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卫生健康与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 罗志辉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这是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开局前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成就,明确了新一年的工作目标。报告中所强调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等要点,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深受鼓舞。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深学细悟,把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合力,落实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二是牢记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高职教育,持续打造党建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紧跟时代,关注国家教育政策动态,及时落实到工作中,为卫生健康与教育学院2025年工作目标和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兼宣传干事 何梦婷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兼宣传干事,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后,深感振奋与自豪。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在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也为今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更是我们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制定了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将积极探索AI等信息化手段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通过智能化教学平台和数据分析,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也会关注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发展,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报告中提到的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为高校宣传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方向。我将主动围绕国家战略,挖掘学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亮点和成果,讲好赣西故事,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紧跟教育数字化这一趋势,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


宣传部干事 林诗月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既为“十四五”规划收官锚定坐标,更为“十五五”发展擘画蓝图。观看两会后,我内心满是激动与振奋,同时也对学校宣传工作有了更深刻地思考和更明确的目标。

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宣传工作的风向标。今年的两会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等重要议题,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宣传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两会精神融入日常宣传内容,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两会相关资讯和解读文章,深入宣传两会的政策措施和发展目标,让师生深刻领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动态,增强师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突出宣传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的成果与优势,讲好赣西故事,展现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担当与作为。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和数据,让师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学校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激发师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观看两会后,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紧跟时代步伐,强化责任担当,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我将积极投身于学校宣传工作,助力学校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宣传部干事 丁金凤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科技创新成为两会的核心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为宣传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尤其是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为宣传部的一员,我们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社会风向的引领者。在新时代的宣传工作中,我们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宣传工作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运用现代科技和创新手段,不断优化宣传方法,推动学校宣传工作向高效、精准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提升学校宣传工作质量的迫切需要,更是助力国家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蓝图的重要举措。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深入探索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在宣传工作中的应用,努力提升学校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会把两会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为学校的宣传工作注入更多创新活力。同时,我也会时刻关注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将宣传工作与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结合,通过创新的宣传手段和内容,传递科技创新的力量,激发师生的创新热情,为推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术学院教师 简永红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承载人民期望,凝聚奋斗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真学习两会精神,深刻认识到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也更加明确了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全面发展,注重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营造公平和谐的教育环境。同时,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更新知识结构,注重品德修养,以良好师德师风影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把两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人才基础。


公共基础课教学部教师  赖小花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作为一名高校党员英语教师,我认真学习了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以下体会。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以英语教学为例,职业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如职场英语沟通、商务英语写作、涉外业务处理等。为此,我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真实职场案例,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学习,提高语言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会强调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我将聚焦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将新技术、新规范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全国两会为高校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岗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优秀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应急管理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胡文静

在全国两会期间,我深入学习了两会精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两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更是党员教师明确工作方向、提升政治素养的重要指引。

作为辅导员,我们不仅是学生管理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高等教育和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视,因此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政治觉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两会期间,就业创业和科技创新成为重要议题。在职业规划指导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中小微企业、基层就业等领域,同时鼓励他们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科技前沿,培养数字素养和科技思维,以适应未来社会需求。

作为党员教师,我将以身作则,践行党的宗旨,关心学生成长,为他们提供支持,同时积极参与学校改革与创新实践,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培养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大道3039号 邮编:338000

联系方式:0790-6736399  版权所有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   技术支持:江西华邦

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154号


备案号:赣ICP备20009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