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新闻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赣西新闻

汲取奋进力量!九三阅兵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收看纪念大会的盛况,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盛大阅兵仪式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党委书记、督导专员 张友生

通过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心潮澎湃,深深为祖国富强、军队强大而倍感喜悦和振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气势磅礴,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时代思考,深刻阐明了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宣示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意志。阅兵式上,威武的方队、先进的装备,不仅展示了新时代强军伟业的恢宏气象,更展现了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底气。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并将其作为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伟大抗日战争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一方面,要将抗战历史与精神深度融入课程思政,让红色基因走进课堂、浸润心灵,引导学生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涵养坚韧意志、厚植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要立足职业教育使命,以抗战精神砥砺“技能报国”之志,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教学改革、技能实训中传承艰苦奋斗作风,鼓励师生在专业领域攻坚克难、追求卓越。未来,我们要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行动,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提质增效,引导全体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办学治校与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培养更多兼具技能素养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职教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黄小芬

9月3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直播。铁流滚滚、步伐铿锵,让我深切体悟“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历史逻辑,更看到人民军队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阔步迈向世界一流的时代答卷。当抗战老兵颤颤巍巍敬礼的瞬间,我想到历史唯物主义昭示的真理: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牺牲与奋斗,才铸就今日民族复兴的根基。由此更加深刻地领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体悟“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胜利日之“胜”,胜在党的坚强领导,胜在军民血肉相连,胜在科学理论的指引。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把这场“行走的思政大课”带回课堂:以9·3阅兵为鲜活案例,讲好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引导青年把爱国情、强国志化作报国行,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应急管理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吴增抱

9月3日上午,学校组织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切感受到抗战的艰苦卓绝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

作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我深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责任重大,更要把抗战精神融入日常工作:面对教学管理中的难题,须发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迎难而上、主动破题;更要以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跨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重障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

纪念大会精神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抗战胜利靠的是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今天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同样需要凝聚全体教职工,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宣传委员 何梦婷

9月3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直播,深受震撼,倍感自豪。

立德树人,使命在肩。作为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我深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我要把阅兵彰显的抗战精神与强国意志转化为最鲜活的教材,融入课堂、嵌入实践,引导学生以技能成才、以技能报国。

宣传引领,履职尽责。身为学院宣传委员,我将把今日所见、所感、所思凝练成生动素材,通过主题宣讲、沉浸式活动等形式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展望未来,我定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教育事业,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宣传委员 胡竹青

9月3日上午,学校组织收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屏幕里,长安街旌旗飘扬,战阵生辉;屏幕外,一股自豪感与专业使命感在我心中涌动。此次阅兵不仅是国威军威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深刻的“科技强军”公开课。阅兵方阵里,无人智能、高超声速等新质战力压轴亮相,清一色国产主战装备隆隆驶过,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强军”的重量——那些精密齿轮与算法,正是机械、控制、人工智能等学科与国防深度融合的结晶,也是我们智能制造专业未来的战场。

辅导员之责,在于铸魂;宣传委员之责,在于鼓劲。我要把阅兵激发的澎湃情感转化为育人动能,把家国情怀写进教案、把红色基因注入实训。把家国情怀写进教案,把红色研学、企业军工项目、创新竞赛融入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机床与代码中锻造“制胜一招”,让爱国情转化为报国技,为智能化国防贡献赣西智造的青春力量。


政法学院团总支书记 易玉婷

站在引领青年思想的岗位上,当我凝视9·3阅兵的壮阔场景,抗战精神从未远去,它正以“时代强音”的姿态,引领着我们青年一代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深刻认识到,时代强音的核心,是“和平与发展”,而抗战精神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精神基石”。我们的职责就是做抗战精神的“传递者”,要通过组织青年参观抗战纪念馆、聆听老兵口述历史、开展“抗战精神”主题团日活动,让青年一代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精神的重量;要引导青年将抗战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工作,在“青年大学习”中深化理论武装,在“志愿服务”中践行为民初心,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担当作为。

我将以此次阅兵为契机,带领广大青年传承抗战精神,响应时代召唤,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抗战答卷”——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我们愿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用奋斗的姿态,致敬历史,拥抱未来!


党委宣传部干事 杨采妮

9月3日上午,我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切体会到抗战的艰苦卓绝,也真切感受到中国为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

作为一名宣传部干事,我不仅要用好手中的笔和镜头,将阅兵式上那震撼人心的瞬间、那铿锵有力的步伐、那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转化为触动人心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影像,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我将始终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提升专业能力,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动国家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彭丽娅

作为一名教师,我坐在大屏幕前,却仿佛置身于那片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广场。我看到的,不只是钢铁洪流和国之重器,更是一段段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的史诗,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壮丽画卷。而当礼炮声声回荡,和平鸽翱翔蓝天,我忽然意识到:我们教师,又何尝不是一支特殊的“阅兵方阵”?我们没有扛枪,却肩负着民族未来的“精神武装”;我们不穿军装,却站在塑造灵魂的“最前线”。我们,是和平年代的“精神守卫者”,是民族复兴路上的“薪火传递人”。

从大阅兵中,我们读懂了“铭记”的分量。

阅兵式上,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兵,他们的眼神里有硝烟,有伤痛,更有坚定与荣光。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为国牺牲”。而我们教师,肩负着让这段历史不被遗忘的使命。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明白——今天的岁月静好,源于昨日的负重前行。

从大阅兵中,我们看到了“传承”的力量。

阅兵式上,最动人的画面之一,是抗战老兵与青年官兵的同框。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精神完成了跨越代际的交接。教书育人,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价值观;传递的不仅是课本,更是信仰。我们把先辈的精神火种,通过一堂堂课、一次次谈心、一句句鼓励,传递给下一代。

从大阅兵中,我们汲取了“奋进”的动力。

阅兵式上,那些年轻的飞行员、技术军官、科研人员,他们也曾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也曾被老师点亮过梦想。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次鼓励,都可能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未来长成参天大树。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池雨浓

9月3日,我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心潮澎湃,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培养有爱国情怀、有全球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在教学中,我将把抗战精神转化为课堂养分:讲创业时,用先辈“无路开路”的案例激励学生敢试、敢败、敢重来;讲跨境电商时,回顾抗战时期中国与世界并肩作战的合作史,让学生明白开放共赢才是最大格局。与此同时,持续强化国家安全与忧患意识,引导他们精进专业、提升素质,把个人梦想写进电子商务强国梦。

今后,我将坚守教育初心,让抗战的坚定与英勇在每一堂课里生根,培养一批有责任感、有全球视野的电商新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廖冬梅

阅兵仪式上,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昂扬的士气,无不彰显着我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当三军仪仗队铿锵走过,当新型装备依次亮相,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课堂,让学生们深刻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我要引导学生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要以更加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我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抗战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发扬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政法学院教师 况琪美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观看9.3阅兵的每一刻,心中都涌动着难以平息的激动与自豪。阅兵场上,军人挺拔的身姿、坚毅的目光和近乎完美的动作,无不彰显极致严谨与刻苦磨砺的底色。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职业教育要植入学生血脉的核心品质。课堂之上,我们不仅传授技能,更要培育工匠精神:专注每一道工序,精准每一次操作,敬畏每一件作品。正如方阵步伐的毫厘不差,技术成长亦需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这场阅兵,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的责任。职业教育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石。我们培养的学生,未来将是生产一线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实践者。他们或许不会身着军装,但他们手中的工具、设计的图纸、操控的设备,同样是强国之路上的重要力量。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加坚定地意识到,课堂就是我们的“训练场”,学生就是我们的“兵”,我们必须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艾文静

9月3日上午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直播后,我心潮难平:这不仅是一场震撼视觉的盛典,更是一堂鲜活而深刻的历史课和爱国主义思政大课,为我今后的学生工作带来了诸多启迪。

和平年代成长的大学生虽远离战火,却绝不能淡忘历史。作为辅导员,我要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讲好英雄故事,点燃他们的爱国情,让他们深知今日繁荣来之不易。以拓展训练、文体竞赛等活动强化集体荣誉,引导同学彼此支持、同心协力,像阅兵方阵那样步调一致。

看完阅兵式让我审视自身职责。作为辅导员,我的一言一行都在塑造学生。今后,我将以更高标准自励: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极参加培训与学术交流,开阔视野;把抗战精神融入日常点滴,以热情和激情点燃学生;同时永葆关爱与耐心,关注他们的身心与成长需求,精准施教,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倾尽全力。


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廖絮琪

9月3日上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直播。这次阅兵仪式不仅是国防科技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作为一名大专辅导员,我深感使命在肩。阅兵仪式让我更加体会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生血脉,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将把阅兵中彰显的爱国、奋斗、团结精神贯穿育人全程:在思政课堂上讲透阅兵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祖国的日益强盛,点燃他们的民族自豪与自信;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走进社区、乡村和基层,用志愿服务涵养家国情怀,让他们体悟“小我”与“大我”的同频共振;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团队协作与意志锤炼,当学生遭遇挫折时,鼓励他们咬牙坚持、迎难而上。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就一定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应急管理与艺术设计学院24级建筑工程技术1班 黄志星

收看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直播,我心潮澎湃。先烈以血肉筑长城,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不朽功勋。这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切回望,更是对和平未来的坚定承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更要传承精神,把爱国情转化为强国志、报国行。

当青年代表高呼“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时,我更加坚定誓言:作为一名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将深耕绿色建筑与防灾减灾,用专业筑牢安全基石;作为志愿者,我将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共守和平。八十年前团结御侮,八十年后携手前行,让和平阳光永照人类文明。


卫生健康与教育学院24级护理4班 李冠志

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国歌铿锵,步伐如雷,我内心满是震撼与崇敬。80年前,先辈以血肉筑长城,用牺牲换来今日和平;80年后,铁流滚滚、雄鹰列阵,大国重器震撼亮相,彰显复兴征程的磅礴力量。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我将把震撼化为行动:课堂专注医学知识,实验室苦练护理技能,假期走进社区为老人测血压、讲保健,用专业服务人民,让爱国情怀扎根心底。每一次精准的操作、每一句温暖的叮嘱,都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对和平最实的守护。和平年代无需冲锋,但建设健康中国、守护百姓平安就是新时代的长征。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大道3039号 邮编:338000

联系方式:0790-6736399  版权所有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   技术支持:江西华邦

赣公网安备 36050202000154号


备案号:赣ICP备20009562号-1